【徐悲鸿先生诞辰127周年纪念】廖静文:苦难里成长


宜兴,是著名的“教授之乡”“书画之乡”,孕育了一批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和书画名家,徐悲鸿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7月19日是徐悲鸿先生的诞辰纪念日。让我们翻开廖静文回忆录《徐悲鸿的一生》,回顾一代大师的成长印记。
 




这是一八九五年七月十九日深夜,徐悲鸿诞生在这个滨河的小镇上。一座石桥将河的两岸连接起来,这桥的名字叫屺亭桥,这个小镇便叫屺亭桥镇。它位于烟波浩渺的太湖之西三十里,属江苏省宜兴县管辖。镇上住着五六十户人家,民风淳朴,风景秀丽。
 
悲鸿的祖父砚耕公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革命失败后便在屺亭桥镇上做工。茹苦含辛地做了十年工,才在河边盖起一所小屋躲避风雨。悲鸿便在这小屋里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他曾满怀爱恋地回忆道:
 
“我们的屋子虽然简陋,但有南山作屏风,塘河像根带子,太阳和月亮,霜和雪都点缀了这江南水乡的美丽。我们在这里和打渔砍柴的人作伴,鸡鸣犬吠,互相唱答,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尽的美妙。”
 
▲雕像:徐达章(左)徐悲鸿(右)
 
悲鸿的父亲徐达章号成之,自幼喜爱绘画,但因家贫,请不起老师,完全依靠刻苦自学,成为当地知名的一位画师。他还擅长书法、篆刻、诗文,在屺亭桥镇课徒和鬻字卖画。现存他的印章有:“半耕半读半渔樵”、“读书声里是吾家”、“儿女心肠,英雄肝胆”、“闲来写副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等,将自己的感触和抱负表现在印章里。他的书法浑厚苍劲,遍及远近的寺庙。他画的人物肖像工整而传神,现今留下的一幅《松荫课子图》,是他三十多岁所作。画中悲鸿坐在课桌前朗朗读书,达章公持扇坐在悲鸿身后凝神谛听。当时能将人物画画得这样形似而又传神的人是不多的。他的写意花卉很受徐渭和比他略早一些时候的任伯年的影响,清新淡雅。他的山水画也是写实的,宜兴的私人收藏家至今仍收藏着达章公画的《荆溪十景图》,描绘了宜兴的风光景色,如张公洞、善卷洞等。
 
至今,宜兴图书馆存的一部县志里,还有当时的宜兴县令很“器重”徐达章才学的记载。但是,达章公一生鄙薄功名,不求闻达,从来不与官府往返。有一次,他听说那位县令以访贤为名,要来看望他,他立即躲到一所寺庙里去了。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来蔑视富贵荣华。在《课子图》上,他题了一首长诗,流露出他这种心情:“无才济世怀惭甚,书画徒将砚作田”;同时,也流露了他对统治者的不满:“落落襟怀难写处,光风霁月学糊涂。”
 
▲《松荫课子图》徐达
 
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时,便想学画,但父亲不允许。有一次,读到《论语》中卞庄子之勇,悲鸿问父亲:
“卞庄子有什么勇?”
父亲答道:“卞庄子能刺虎,虎是百兽之王,勇猛无比。”
接着,父亲给他讲了下面的故事:春秋时代,鲁国有个非常勇敢的人,名字叫卞庄子。有一次,他独自一人逮住了两只大老虎。这件事传到齐国,齐国正想侵略鲁国,听到鲁国有这样勇敢的人,就不敢发兵打鲁国了。
这个小小的故事使年幼的悲鸿沉浸在幻想中:虎是什么形状呢?他一面读着那册发黄的木版刊印的《论语》,一面不平静地想着。在穷乡僻壤的村镇,既无动物园,又无动物画片,而他多么想知道“百兽之王”的老虎的形状呵!有一天,他找到一个人,替他画了一只老虎,他便悄悄地依样描绘下来,心里暗暗欢喜。
不久,父亲发现了,问他:“这是什么?
悲鸿快乐地答道:“老虎。”
父亲却很冷淡地说:“这哪里是老虎, 像条狗啊!”
悲鸿睁着失望而疑惧的眼睛望着父亲,泪水涌到眼眶里了。父亲爱抚地说:
“你应当好好用功读书,因为要想成为一个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所以必须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接着,父亲极其严肃地说,“画画是要用眼睛观察实物的,你没有看见真的老虎,怎能画出老虎来呢?”
 
 


悲鸿在父亲辛勤的教导下,九岁就读完了《诗》《书》《易》《礼》《四书》《左传》。这时,父亲才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界画。吴友如是清代末年最著名的插图画家,能在尺幅之中描绘楼台亭阁、虫鱼鸟兽、奇花异卉,以至千军万马。他作为启蒙老师,进入了悲鸿的艺术生涯。但父亲更着意叫悲鸿写生,画父母、兄弟、邻人、乞丐……
 
有时,父亲带他沿着河岸步行,引导他欣赏和观察大自然。那光芒四射的朝霞,奇姿异态的怪石,诗一般的翠竹晴岚,梦境一样的晓雾渔舟……像美妙的音乐一般,温柔地触动悲鸿那颗稚嫩的心,神奇地将美术的肥硕种子,撒在悲鸿的心里,使他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乡土。
 


 
廖静文
 

廖静文,徐悲鸿夫人,1923年-2015年,湖南长沙人。1942年任徐悲鸿主持的中国美术学院资料员,1946年与徐悲鸿结婚,曾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文章来源:【宜兴发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