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少年”北京研学夏令营第五天:徐悲鸿纪念馆+静庐·廖静文故居

艺术之旅第五天
第一站:徐悲鸿纪念馆
【往来千载,吞吐大荒】
✦✦✦
徐悲鸿纪念馆

一起开启「大美之旅」吧!
徐悲鸿先生认为,美术虽为小技,但是可以立大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这是他对美术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听完讲解之后,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临摹徐悲鸿先生的经典作品,向先生学习和致敬。
▲ 部分孩子的作品展示
第二站:静庐·廖静文故居
【大爱大美】


✦✦✦
静庐
廖静文先生,致力弘扬徐悲鸿先生的艺术精神和教育理念,一生竭尽全力保护国家珍贵艺术作品,为社会普及和宣传文化艺术忘我奔走。她设立徐悲鸿中学、与家人联合创办徐悲鸿艺术学院、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创办徐悲鸿画室、终生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和民族培养艺术人才。她一生热心公益,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创立廖静文公益基金、发起的纯公益“徐悲鸿杯国际青少年儿童美术比赛”十数年来鼓励了不计其数热爱画画的孩子们,无私资助家乡热爱美术的众多学子。在《福布斯》2010年发布的中国艺术家公益慈善榜,廖静文先生位列首位,至今无人超越。
▲ 孩子们在徐悲鸿、廖静文伉俪画像前献上鲜花
一起开启「大爱之旅」吧!
榜样与环境对青少年影响重大,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引路人”。



结营仪式后,孩子们的北京夏令营正式结束,准备踏上返程的列车。夏令营研学课程丰富多彩,但离家在外,没有了家长事无巨细的呵护,包括来程时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波折,也给孩子们的独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可我们深知这是孩子迈出舒适圈挑战自我的必经之路。事实也告诉我们,孩子们没有胆怯,在结营后都有了质的蜕变。孩子每一次充满勇气的突破,每一步脚踏实地的学习,都成为打开他们眼界和思维的基石,让他们更自信、更从容。
“前路漫漫,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我们都很累,但依然很开心…太阳、云朵和雨水是老师,我们会慢慢长成参天大树。”
感谢带队老师:
曾柳
汪思利
杨海燕
刘桂云
下一个营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