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徐悲鸿艺术品>

“东行乐记”诠释齐尔品与徐悲鸿世纪探索
侨报记者管黎明




作为巴德美中音乐研习院第五届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的最后一场活动,“东行乐记:作曲家齐尔品和画家徐悲鸿的探索与影响”音乐会于2022年10月22日晚在林肯中心杜丽厅(Alice Tully Hall)隆重举行。

从作曲家齐尔品和画家徐悲鸿,到作曲家江文也和黄安伦,音乐会结合多媒体形式展示了早期艺术家对中国音乐和艺术的影响,以及几代东西方艺术家们百余年的执着探索与追求。当晚并由徐悲鸿的女儿徐芳芳首演了江文也根据徐悲鸿画作而创作的失传多年的作品。音乐会由蔡金冬指挥新亚室内乐协会乐团演出。

音乐会上半场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二泉映月》旋律中拉开帷幕,这首二胡名曲是阿炳(华彦钧)的代表作,70年代由吴祖强改编为弦乐合奏版本,此次由新亚室内乐协会乐团弦乐声部演奏。上半场的重头戏是作曲家齐尔品(Alexander Tcherepnin)以中国民间题材所创约40分钟的独幕室内歌剧《仙女与农夫》,全剧用法文演唱,并展示英文字幕,女高音Lucy Fitz Gibbon和男高音李毅分别担演仙女与农夫,女中音歌唱家Kristin Gornstein任旁白。

俄裔作曲家齐尔品对于20世纪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曾起到关键性作用。20世纪30年代,齐尔品曾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一段时间,对中国传统音乐怀有极大的兴趣,并拜师学习琵琶和昆曲。他也创作了一系列受中国文化启发的作品,《仙女与农夫》(The Nymph and the Farmer,原名《蚌壳》)就是其中之一,以西方人的想象与技法描述一段中国民间天仙配的爱情故事,最初是齐尔品为歌唱家、声乐教育大师周小燕创作,1952年在美国阿斯彭艺术节上首演。

齐尔品对中国音乐事业的重要影响也体现在教导和鼓励中国作曲家面对自己的中国文化进行音乐创作。作曲家江文也既是齐尔品的弟子又是徐悲鸿的好友,在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影响下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对于东西方艺术的探索。音乐会下半场首先演奏了两部江文也的作品——早期所作的《台湾舞曲》和近年重新发现的以徐悲鸿绘画灵感而作的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



江文也在看过徐悲鸿的画作后思如泉涌,而徐悲鸿的女儿徐芳芳当时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的学生。于是江文也于1964年为徐芳芳创作了钢琴协奏曲《徐悲鸿的彩墨画》,希望有朝一日,甚至是在徐悲鸿去世后,她能为他演奏这首作品。 




然而乐谱手稿从未被演奏过就遗失了,直到2016年,其中的第三乐章才在徐芳芳母亲的遗物中被意外发现,该乐章体现了两部徐悲鸿画作《风雨鸡鸣》和《壮烈的回忆》的精神内涵。此次徐芳芳亲自现场演奏钢琴,伴随着大屏幕上展示的徐悲鸿画作进行了这部作品的全球首演,极具纪念意义。徐芳芳并对父亲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音乐会最后压轴上演的是作曲家黄安伦为本届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最新创作的交响诗《徐悲鸿画境随想曲》,乐曲分为两部分,灵感分别来源于徐悲鸿的油画《萧声》和国画《奔马》。整场音乐会令观众既领略了中国器乐与西方管弦乐团的巧妙相融,又感受到了中西方声乐演唱的激情碰撞。